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捕食行为 繁殖行为 定向行为 动物社群与通信 节律行为 择居行为 迁徙行为
3 捕食行为
捕食行为是指一个物种的动物杀死和吃掉另一个物种的动物。它和同种相残(cannibalism)不同,同种相残是指物种内一个个体杀死和吃掉另一个个体。捕食行为的动机(motivation)是饥饿,捕捉猎物的速度和效率通常是随着饥饿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① 索食行为
动物的索食行为是指搜寻食物、捕捉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自己或同种个体对食物需要的行为。动物是异养生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而生活。索食行为正是保证了动物个体及同类能找到到共捕捉到充足的食物,即取得作为构成躯体进行一切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以保证个体不断生长发育与繁殖,种族得到延续。
② 贮食行为
在动物界中,有许多种动物有贮食行为。小至蚂蚁,大至豹子和狮子,它们都有贮食行为。
一些动物在食物充足的时期或季节,将多余的食物收藏起来以便慢慢食用的行为就是贮食行为。很多鸟类和哺乳动物所捕杀的猎物数量都比它们所吃掉的多,因此常把吃剩的措物贮藏起来。豹、美洲狮和虎只有在特措后因受到干扰不能马上把猎物吃完时才把猎物贮藏起来,而且不能同时贮藏几个猎物。赤狐则能埋藏多个措物并能记住这些猎物的埋藏地点。
蚂蚁在夏秋季节食物丰盛时,往巢内运粮食,贮存起来,供日后食用。动物的贮食行为都是与动物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每一种动物的贮食行为都有利于其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即严案的冬天和其他食物缺少的时期,以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
- 捕食节律
很多动物的捕食行为都有明显的节律性。大鸨在夏天捕食姬鼠(Apodemus),但在冬天却不捕食。灰伯劳通常是又吃昆虫又吃蜥蜴,但到秋季时蜥蜴在其食谱中所占比倒下降为零,虽然此时蜥蜗同样容易得到 很多捕食动物都表现有噼显的节律现象,蜜熊和小斑獛 (Genetta genetta)是夜行性肉食性动物.它们在黄昏时开始活动天亮前停止活动。很多夜行性的鸟类也是这样 有人用猫做过一个试验,每天24小时不定期地绐它投放食物。结果猫表现出的是夜行性捕食节。而且与它特有的捕食对象林姬鼠的日活动节律完全同步。
每一种动物都有繁殖行为,方式方法是很不相同的。从低等的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到高等的哺乳动物大猩猩,它们在生长发育成熟时,都能够进行繁殖,都具有繁殖行为。
一般说来,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以及对子代的哺育等)都称为繁殖行为。一般而言,这一行为链分为求偶、交配、抚幼三个阶段。大概的行为分类有求偶行为,筑巢行为,交配行为,扶幼行为等。
① 求偶行为
动物的求偶、婚配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比如生活在非洲的一种旗翼夜鹰,在繁殖季节,雄鸟两只翅膀各长出一根长达60厘米的羽毛,斜竖在身体后上方,很像一对旗帜,它是用来引诱雌鸟的,交尾后旗翼便立即折断。
② 筑巢行为
大多数鸟类在繁殖季节,雄鸟早于雌鸟来到繁殖地区,选择一定的地盘作为巢区。巢区选定后,雄鸟便守卫在巢区内,等待雌鸟的到来,同时发出警告性鸣声,不准其他雄鸟侵入其巢区范围,有时甚至用武力保卫巢区。
③ 交配和配偶关系
鸟类和哺乳类在非繁殖季节以鸣叫、呼唤、相互整理羽、毛等亲密动作来维持配偶关系。
④ 抚幼行为
动物产下卵之后,多数没有孵卵的习性,有孵卵习性的种类便开始了孵化。亲体孵卵或亲体以各种方式等待卵的孵化是有其生物学意义的:①亲体伏卧在卵上,以自己的身体为卵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卵能顺利孵化成幼体。②亲体将卵放入口中或者守卫在卵旁的行为,可以为卵的孵化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场所,阻止任何天敌的伤害,保证了幼体的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