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雾封锁达达尼尔海峡
|
达达尼尔海峡地理位置示意图 |
1995年2月13日清晨,一股浓密的大雾,笼罩在黑海、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一线,这一带正是欧亚大陆的交界地区,在马尔马拉海的东西两端连系着世界上两大著名海峡,东端为沟通黑海与马尔马拉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伊斯坦布尔海峡)。海峡全长30公里,成“S”型,平均深度为50米,最宽处位于北面第一弯道达3.4公里,最狭处在第二大桥为830米,海峡把欧亚大陆分开,也把土耳其分为欧亚两部分,是黑海沿岸国家唯一出海口,也是国际上著名水道。西端为沟通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的达达尼尔海峡(恰纳卡莱海峡),长65公里,宽7.5公里,水深70米,也是黑海国家进入大洋的唯一通道。这两个海峡平日交通特别繁忙,每日来往船只多达二三百条,绝大多数都是万吨和十万吨以上的大型远洋船舶,海雾使海峡造成拥挤,严重影响交通,船只慢行几十公里的海峡要比平时多出几倍的时间。
这次浓雾一出现,就引起船员们的注意,他们普遍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海雾,这种雾呈黄色,带有刺鼻的硫磺味,经土耳其有关部门分析,这是严重的空气污染造成的,是海峡两岸汽车废气和冬季取暖烧煤排出的废气,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当海雾发生时,雾滴与二氧化硫微尘混合在一起,长时间徘徊在空气中,是一种带有毒素的海雾。
|
伦敦雾 |
2月正值隆冬,是当地最寒冷的日子,沿岸取暖排放的废气日益增多,从而造成这次有毒的浓雾。浓雾已使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口能见度下降到零,土耳其不得不暂时关闭海峡,使这条十分繁忙的国际航道陷入瘫痪状态,造成海峡两端各有100多条船舶停泊待命。由于这场浓密毒雾的出现,联结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的达达尼尔海峡的通道也关闭了,造成有1000万人口的伊斯坦布尔市的公路和空中交通相继中断,其影响是近几年来少见的。
因烧煤排出的二氧化硫引起的毒雾,在沿海城市会经常出现,以伦敦的烟雾最为著名。伦敦是国际上著名的大都市,18世纪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港和国际贸易中心。伦敦位于泰晤士河谷,地势低洼,在冬季常受南英格兰一带上空高压脊的影响,使伦敦常处于无风、逆温状态,极易形成雾,故伦敦有世界"雾都"之称。1952年12月5-8日,在4天时间里,由于烟尘中的二氧化硫在逆温条件下形成的毒雾持续不散,使数以万计的市民感到呼吸不畅,患病者日益增多,最终因这场毒雾致死的人数高达4000多人,造成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毒雾灾害,震惊全球,促使英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冬季用煤取暖,才逐渐恢复了伦敦冬日的原有面貌。今日伦敦,泰晤士河畔水鸟成群栖息飞翔,在远处遥望河旁的英国国会大厦清晰可见,更远处的伦敦桥仍历历在目,以往浓雾笼罩伦敦的混沌景象早已成为历史。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