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风情篇> 土族

 

古老的狂欢节——纳顿

  “纳顿”是土族语音译,意为“玩”、“娱乐”、“游戏”等,是青海省民和县官亭、中川、甘沟一带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节日,因此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七月会”等。

  纳顿于每年夏季麦收后举行,一般从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历时2个月,时间长、规模大、场面隆重,所以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节日活动从七月十二日开始,由当地各村由东向西依次轮流主办,最后回到中心地区结束。届时,各村外的麦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丰收后的喜庆、欢乐景象。

  纳顿活动以舞蹈和戏剧表演为主。“会手舞”为开场节目,是由数十至数百人参加的群众性集体舞,参加者按长幼次序排列。身着长衫,手执扇子,舞在最前面的老人往往是纳顿的组织者和纳顿舞蹈的传人。别看他们年过花甲,银须垂胸,可跳起舞来,还是那么步履强健、潇洒自如。年轻人和孩子们依次跟在后面。伴随着锣鼓的节奏,大家一齐踏动、摆身、左腾右挪、绕场而舞,舞姿优美,气氛热烈,场面恢宏、壮观。

  会手舞之后表演的是戴着面具的哑舞剧《庄稼其》,以舞蹈形式表现父亲向儿子传授农业生产技术的情形,表演生动、细腻,滑稽逗人。接着是表演三国故事《三将》和《五将》,最后为表现土族祖先从事畜牧业生产时期的生产生活,再现土族先民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精神的面具舞——《杀虎将》。

  纳顿是民和地区土族人民最隆重、热烈的节日和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人们访亲探友,相互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学习和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大好时机。对于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而言,纳顿则成为他们寻觅知音的良机。

  关于纳顿的起源,土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土族木匠,因技艺高超、名声显赫而被皇帝召去修建宫殿。富丽堂皇的宫殿建成后,皇帝为了独享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竟然下令处死包括土族木匠在内的众工匠。木匠设法逃回家乡,并聚众揭竿而起。皇帝派大军前来镇压。被官军团团包围的乡亲们眼看就要陷入灭顶之灾。在这万分危急之时,木匠突然计上心头,吩咐大家不要慌张,敲锣打鼓,假称正在举行庆祝丰收的活动,扛着战旗和已涂上染料的兵器到村里的寺庙去。官军见众人个个从容镇定,并未有造反的迹象,便撤军回朝了。为了纪念这位机智勇敢的木匠,此后,人们便年年都举行类似的活动,并相沿成习,发展成为今日的纳顿。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