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博览 > 自动化学院 > 自动化课堂
  

炮火中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从产生到现在,它的发展始终没有离开武器装备的需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军队的主要作战武器是火炮。当时的火炮威力大、射程远,但是命中精度比较差。比如当时的高射炮打飞机平均要3000发炮弹才能击中一架飞机。美国的科学家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战争的需要,成立了以维纳为代表的科学家集团,运用当时的计算机技术,根据汽车驾驶的道理,借鉴人的行为,设计了一系列的自动控制装置和系统。这些装置和系统大大提高了火炮射击的精度,改善了雷达跟踪目标的能力,还解决了鱼雷、飞机等导航的关键问题,大大提高了盟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自动化技术在抗击德军空中飞机轰炸、水下潜艇的攻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二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逐步走向了理论化和系统化,维纳的名著《控制论》也就是在二战期间写成的。如果没有二战这个巨大的实验场,自动化技术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发展。可以这样说“军事装备是自动化之父,二战是自动化诞生的产房”。

  如果说军事设备是自动化之父,那么工业生产就是自动化之母。自动化生产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大家都听说过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只箭的故事吧,诸葛亮虽然没有造出十万只箭来,但是他从曹操那里借了十万只箭。显示了诸葛亮过人的计谋。但是在1789年的美国却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美国政府要求工厂主惠特尼在15个月中生产一万只滑膛枪。这比诸葛亮的十万只箭的任务还要难完成,但是惠特尼采用了一个新的方法完成了任务,他把每个造枪的工作化整为零,每个工作只生产其中的一种部件,然后把每种部件都放在一个袋子里,每个袋子都编上号。最后从不同的袋子里各取出一个零件就可以组装成一条枪。惠特尼就是靠这种方法完成了生产任务。他的这种方法也为后来的流水线生产打下了基础。

  福特发明的汽车生产线是最成功的早期生产线,1913年福特创建了由专用机床组成的“运动中的组装线”在这种生产线上,要组装的部件由传送带运到一个个工人面前,每一个工人只完成一种操作。组装汽车就像流水一样运行得有条不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生产线使福特成为“汽车大王”,也使汽车走入了普通百姓的家中。从流水线问世至今,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跨越了几个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完善的阶段即无人工厂,也就是CIMS技术。

  自动化技术为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实现了人们摆脱繁重的劳动的愿望。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在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