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千百年前,古人就已关注到天空中偶然会出现的怪异天体——彗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彗星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然而,每年能够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大彗星却屈指可数。最近,一颗绿色彗星正在“逼近”地球。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平均每天都有一万多次。面对可怕的地震,我们能否预测它的到来?科学家们为了预测地震做出过哪些尝试呢?
2022年初,北京市发布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PM2.5平均浓度降到33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北京的变化是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缩影。在空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科学研究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我国来说,碳中和意味着什么?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歌曲,一度定格了人们对大西北的印象。如今,黄土高原的模样已然改变——昔日“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如今变成了山川秀美的“好江南”。
这一年,我们从鱼类的化石里探寻祖先的足迹,在当下的黑土地里耕耘收获的明天,也走过了星空的浩瀚...让我们一起踏上去向未来的科学列车,驶向2023!
伴随着窗外速度34迈的疾风,小编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今年的寒潮如此百变?“冰火交融”的奇特情景为何出现?今年寒潮到底强不强?冬天冷不冷?其与频上热搜的三拉尼娜又有没有关系?
2023年1月1日,我国首部“暗夜星空保护”地方性法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为了保护冷湖地区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环境条件。
纵观中华五千多年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粮食是固国安邦之根柢,正所谓:国之大本,食足为先。放眼当下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保障粮食安全已不仅仅局限于提高粮食产量,国际农业贸易也是众多国家和地区维持粮食供给的重要手段。